你的每次旅行,見山見水見世面的絕佳經(jīng)歷
更新時間:2020-09-08
王家衛(wèi)在《一代宗師》里說:人這一生,就是要見天地,見眾生,見自己。旅行也是如此,在人生的不同階段,旅行可以提供探索世界,洞見世事不同的角度。
你人生中的每一次旅行,都是一次見天見地見自己,見山見水見世面的絕佳經(jīng)歷。
少年時,旅行就是見天地
有一個朋友吳姐非常喜歡旅行,有一年她們?nèi)以陉P(guān)西機場換乘的時候,發(fā)生了駭人的一幕。
因為家長們都需要拿行李,吳姐就讓兒子多多先下車了,但就在他們準備下車的時候,門咔一下關(guān)上了。
車緩緩向前駛?cè)?,看著站臺上手足無措的兒子,吳姐頓時慌了神。
在異國他鄉(xiāng),一個語言不通的小男孩,會遭遇什么,想到這些,她不禁緊張地手心冒汗。
到站后她馬不停蹄地搭上了返程的車,懸著的那顆心直到從窗戶看到兒子的那一瞬間才落了下來。
看到兒子左右張望的樣子,吳姐哇一聲就哭了出來。沒想到兒子表現(xiàn)得很鎮(zhèn)定,反而過來安慰起她來。
吳姐問兒子,一個人在車站害不害怕。兒子回答:不害怕,因為我知道你們會回來接我的。
吳姐說:多多之所以能表現(xiàn)得如此淡定,是因為從3歲開始,就帶他去旅行。
從小吳姐就教他自己提行李,教他買單,等年紀大一點,每次出國旅行,多多都會自己去辦理登機牌。
因為去過不同的國家,見慣了不同的人,所以遇到任何情況,都不會慌張。
我想,對不同的人而言,旅行有著不同的意義,帶孩子出去旅行,不僅是出去賞風景,更是去見世面。
在西藏見過了信仰,才不會任意妄為對任何事物都沒有敬畏之心;
在東京見過了繁華,才不會被燈紅酒綠的頹靡生活擾亂了心神;
在巴黎見過了鐵塔,才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的恒心和智慧。
海明威說過:“如果你足夠幸運,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,那么此后無論你到哪里,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。”
旅行時見過的世面,就是孩子心底的力量,它可能是藝術(shù)的積淀,也可能是生活的智慧,但無一例外,都會讓他成年后的生活,不那么平庸。
中年時,旅行就是見眾生
畢淑敏在當心理醫(yī)生的時候,接待了一個女白領(lǐng),因為長期處于抑郁狀態(tài),女孩已經(jīng)無法工作了。
剛開始畢淑敏建議她去運動,女孩冷漠地拒絕了:我從小就不參加任何運動,我現(xiàn)在都病成這樣了,哪有力氣去運動呢?
后來畢淑敏又建議她去旅行,女孩又拒絕了。
“既然想治病,就一定要聽醫(yī)生的話。”
炎炎夏日,女孩在畢淑敏的堅持下,報了一個條件最差的團,去了一趟三亞,之后又馬不停蹄地趕往西北大荒漠。
一個月后,女孩回來了,雖然皮膚曬得黝黑,但臉上明顯有了笑容。
這趟旅行,治好了她的抑郁癥。
她說,她本來以為自己是不怕死的,但在三亞,惡劣的臺風天氣讓她見識到了大自然的威力,從而開始珍惜生命。
價格低廉的旅行團,三餐供不應(yīng)求,每次吃飯的時候,必須要去爭去搶,才能勉強果腹,基本的生存法則,再次激發(fā)了她的求生欲。
在西北荒漠的徒步旅行,那種荒涼和無聊讓她突然感受到了日常生活的溫馨和美好。
就這樣,這個長期不會微笑的女孩,現(xiàn)在聽到一聲鳥鳴、看到清風明月,都會回饋以最燦爛的微笑。
正如畢淑敏所言:旅行是一味藥,可以治愈生活的苦。
去年閨蜜西西結(jié)束了長達5年的戀情,失戀之后她變得患得患失,整天宅在屋子里暴飲暴食。
后來我們強行給她報了一個旅行團,讓她在斯里蘭卡的一個小鎮(zhèn)上義務(wù)支教。
回來之后,恍若新生,她說:
這一路上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,從感情中抽離出來才發(fā)現(xiàn),那些曾以為非他不可的人,真的也就不過如此;
看到了斯里蘭卡的小朋友,雖然貧窮但仍舊勤勤懇懇地活著時,才發(fā)現(xiàn)感情在生存問題面前根本不值一提。
不出去走走,你就會以為圈子即眾生,殊不知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。
生命的長短取決于你看世界的廣度,生命的深度取決于你看世界的態(tài)度。
對于青年來說,旅行就是見世面,觀眾生。見眾生苦則是非明,觀眾生相后則三觀定。
老年時,旅行就是見自己
看過這樣一個小短片。
5個平均年齡81歲的老人,其中一個重聽,一個得了癌癥,三個有心臟病,每一個都有退化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。
到了這個年紀,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?
失去妻子的老人,一遍遍擦拭著妻子的照片,繼續(xù)活著不過是為了思念。
得了重病的老人,絕望地看著醫(yī)院的診斷報告,此時活著,是為了活下去。
被確診為癌癥的老人,日復(fù)一日地吃著抗癌藥,活著的意義是為了活更長。
此時,一個電話打了過來,他們得知,又一個好友永遠地離開了。
那種一眼望得到頭的絕望感,猶如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,死亡的陰影時刻籠罩在他們的生活中。
一天早上,幾人聚在一起吃早茶的時候,其中一位老人,突然打破了平靜。
“去騎摩托車吧。”他近乎嘶吼地說出了這幾個字。
瞬間,少年時的意氣涌上心頭。
他們丟掉了拐杖,扔掉了藥片,把落滿灰塵的摩托車洗得煥然一新。
經(jīng)過6個月的鍛煉,這5個高齡老人完成了環(huán)島13天,騎行1193公里的夢想。
活著,到底是為了什么?在旅行過程中,答案逐漸清晰。
只有一直在路上,這一生才不算白活一場。
人生過半,回頭看看。退休后的活動是否僅僅囿于臥房和病榻,老年后的生活是否只有孩子和家人可牽掛。
辛苦這一輩子,什么時候能為自己活一次。
后半生,最好的生活狀態(tài)是什么?王羲之在《蘭亭集序》中給出了答案:
當其欣于所遇,暫得于己,快然自足,不知老之將至。
旅行的意義就在于此:拋卻凡塵雜事,給自己一個和自己獨處的機會,寄蜉蝣于天地,渺滄海之一粟,在歲月面前,給自己一份不老的底氣。
- [2025-02-24]皖南古村,黃山景區(qū)6天旅游團
- [2024-03-29]黃山徽筆制作,黃山+宏村定制3天2晚游
- [2024-03-29]黃山家庭定制5天4晚游,2人成行,專車專導(dǎo)
- [2024-02-29]探索黃山之美,暢游黃山風光
- [2024-01-25]黃山定制游路線,黃山宏村4天3家庭游推薦
- [2023-12-08]合肥到九華山、黃山、宏村3日游線路,3天旅游團
- [2023-12-04]大美黃山、夜泊宏村、西溪南3天2晚 跟團游
- [2023-12-01]古徽州、黃山、婺源賞秋5日游,戶外賞秋旅游線路